第十一分章 维生素原、维生素及激素
总 注 释
本分章包括动植物机体正常活动及协调发展所必需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的一类活性物质。
这类物质主要具有生理作用,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用于医药及工业上。
在本分章中,所称“衍生物”是指可通过相关品目的初始化合物制得的化学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仍保留母体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基本的化学结构。
29.37 天然或合成再制的激素、前列腺素、血栓烷、血细胞三烯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包括主要用作激素的改性链多肽(+):
— 多肽激素、蛋白激素、糖蛋白激素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11 — — 生长激素及其衍生物及结构类似物
12 — — 胰岛素及其盐
19 — — 其他
— 甾族激素及其衍生物及结构类似物:
21 — —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脱氢可的松及脱氢皮质醇
22 — — 皮质甾类激素的卤化衍生物
23 — — 雌激素及孕激素
29 — — 其他
50 — 前列腺素、血栓烷和白细胞三烯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90 — 其他
本品目包括:
一、天然激素,一种从人及动物活体组织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极少量激素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特定器官以抑制或激发它们的功能,或者控制第二、第三激素系统的合成或分泌。激素一个最基本的定义特征,就是它连接一个能激活反应的立体定向分子受体。这些物质通常是由内分泌腺在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下分泌的。激素在体内由血液、淋巴液或其他液体输送。激素也可产生于内分泌腺及外分泌腺体或各种细胞组织。激素在血液中的输送并不是激素反应的必备条件。在激素释放到间质性液体与附近细胞受体结合(旁分泌控制)或与释放激素的细胞受体结合后(自分泌控制),就能产生激素反应。
二、天然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细胞三烯,由体内分泌的化合物,与局部作用激素的反应相似。前列腺素是一种激素或类激素物质,它们由组织合成,通过与特定细胞受体结合在组织(或在局部细胞环境)中起作用,是许多组织的重要细胞活性调节剂。这三种相关的化学物质(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据报道具有“类激素作用”。
三、经合成(包括生物工艺)法再制的天然激素、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细胞三烯,即与天然物质化学结构完全相同的上述物质。
四、天然激素或合成再制激素、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细胞三烯的衍生物,例如,它们的盐、卤化衍生物、环缩醛、酯及酯盐等,包括混合的衍生物(例如,卤化衍生物的酯),只要这些衍生物主要用作激素。
五、激素、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细胞三烯的类似物。所称“类似物”是指虽具有与母体化合物相近结构关系,但又不能作为衍生物的化学品。类似物包括虽与天然化合物具有相似结构,但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被其他原子所取代的化合物。
(一)多肽激素的类似物是由天然多肽链的某氨基酸被增加、分离、取代或改变而得到的。甲硫氨酰基人类生长激素(INN),一种名为“生长素”的生长激素的类似物,是在天然生长素分子中增加一个末端氨基酸产生的。鸟氨酸加压素(INN),一种天然精氨酸加压素(INN)及赖氨酸加压素(INN)的类似物,是由天然精氨酸加压素(INN)或赖氨酸加压素(INN)分子中内氨基酸被取代所产生的。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布舍瑞林(INN)、萘弗瑞林(INN)、夫替瑞林(INN)、亮丙瑞林(INN)及黄体瑞林(INN)是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INN)的类似物,通过改变及取代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多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而产生。吉拉克肽(INN)是一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INN)的类似物,除第一个氨基酸被取代外,具有与天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同的十八氨基酸结构。重组的甲二磺硫人类瘦素(metreleptin)(INN),为瘦素的类似物,即重组的甲硫氨酰衍生物人类瘦素。肌丙增压素(INN)与血管紧缩素II的分子相比,有三个不同的氨基酸,尽管具有与血管紧缩素II(前者为降压剂,后者为增压剂)相反的功效,仍应视为血管紧缩素II的结构类似物。
(二)类固醇激素的类似物必须有甾烷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通过环的收缩、扩展或环上原子被其他原子(杂原子)取代而改变。多泼尼酯(INN)及氧甲氢龙(INN)是这种类似物的两个代表性例子。保持上述甾烷基本结构的类似物及衍生物族包含许多作为激素抑制剂及对抗剂(抗激素剂)的物质。例如,去乙酰环丙氯地孕酮(INN),一种抗雄激素;达那唑(INN),一种抗促性腺激素;环氧司担(INN),可抑制黄体酮的产生。
(三)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细胞三烯的类似物可由链上的原子被替换而形成,或者成环或开环而形成。替舒前列素(INN),一种前列腺素的类似物,氧原子及碳原子被氮原子及硫原子所取代,并形成一个环。
六、激素、激素衍生物或具有激素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的天然混合物(例如,皮质甾类激素或共轭雌激素的天然混合物),但不包括人工制成的混合物或制品(通常归入品目30.03或30.04)。
本品目也包括激素释放素(激素刺激素)、激素抑制素及激素对抗剂(抗激素)(参见本章注释八)。本品目还包括激素的衍生物及结构类似物,但它们应以天然激素或合成再制的激素为基本成分,并具有与激素相似的作用机理。
现根据化学结构将归入本品目的产品表列如下(本表所列产品并不详尽):
*
* *
归入品目29.37的产品表*
一、多肽激素、蛋白激素和糖蛋白激素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本部分主要包括:
(一)生长激素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生长激素(GH或STH),水溶性蛋白质,能促进组织生长并参与调节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由脑下垂体前叶的生长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的分泌由释放素(生长激素释放素)和抑制素(生长激素抑制素)来调节。人类的生长激素(hGH)是几乎专门由DNA技术重组得到的一条含191个氨基酸的多肽链。本部分也包括衍生物及结构类似物,例如,甲硫氨酰基人类生长激素(INN)、乙酰基人类生长激素、脱酰胺基人类生长激素及猪诺生长素(INN),以及生长激素受体阻断剂,例如,培维索孟(INN)。
(二)胰岛素及其盐。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基团的多肽,由众多动物的胰腺的胰岛产生。人类胰岛素可由胰腺提取得到,也可由牛或猪的胰岛素改良后得到,或用细菌、酵母等的生物方法制成重组的人胰岛素。胰岛素可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及其他营养物质,也可使这些物质转化为糖原及脂肪储存起来。纯的胰岛素是白色的、不吸潮的无定形粉末或光亮的晶体,溶于水。它临床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胰岛素的盐包括盐酸胰岛素。
(三)促皮质素(INN)〔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种多肽,可溶于水,可促进肾上腺甾族化合物的增生。吉拉克肽(INN)是它的一种类似物。
(四)催乳激素(LTH,半乳多糖激素、促黄体激素、促乳泌素),一种能结晶的多肽,刺激乳的分泌并影响黄体的活力。
(五)促甲状腺激素(INN)(TSH),一种糖蛋白,能调节甲状腺体对血液的作用及碘的释放。它影响生长及分泌。
(六)促卵泡激素(FSH)。一种糖蛋白,溶于水,能促进性功能。
(七)促黄体(生成)激素〔LH,ICSH(间质细胞刺激素),促黄体素〕,一种糖蛋白,溶于水,通过刺激类固醇的分泌、排卵及间质细胞的发展来刺激性功能。
(八)绒膜促性腺激素(INN)〔hCG(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在胎盘内形成;它是一种从孕妇小便中提取的糖蛋白。白色晶体,在水溶液中相对不稳定。刺激卵泡成熟。
(九)血清促性腺激素(INN)〔(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eCG)〕。这是一种产自孕马的胎盘及子宫内膜的刺激性腺的糖蛋白。其最初称作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十)催产素(INN)(α-垂体胺)。一种多肽,溶于水,主要对子宫收缩及乳腺排乳起作用。本组也包括类似物卡贝缩宫素(INN)、去氨缩宫素(INN)等。
(十一)后叶加压素(INN):精氨加压素(INN)和赖氨酸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它是一种能提高血压并使肾脏滞留水分增加的多肽。本组也包括多肽的类似物,例如,特利加压素(INN)、去氨加压素(INN)等。
(十二)降血钙素(INN)(TCA)。一种降低血钙及磷含量的多肽。
(十三)胰高血糖素(INN)〔HGF(高血糖素)〕。一种具有增高血液葡萄糖浓度功能的多肽。
(十四)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TRF,TRH)。这种多肽刺激促甲状腺素的分泌。
(十五)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INN)(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激素,LRF,GnRH)。这种多肽促进脑下垂体中促卵泡及促黄体激素的分泌。本组也包括多肽的类似物,即布舍瑞林(INN)、戈舍瑞林(INN)、夫替瑞林(INN)、舍莫瑞林(INN)等。
(十六)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INN)(SS,SRIH,SRIF)。这种多肽抑制生长激素及脑下垂体中TSH的释放并具有亲神经的作用。
(十七)心房促钠排泄激素(ANH,ANF),一种从心脏的心房分泌的多肽激素。当心脏的心房随血液量增加而扩张时,刺激ANH的分泌。ANH依次增加盐及水的排泄并降低血压。
(十八)内皮素,一种遍及血管系统的内皮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尽管内皮素被释放进血液循环,但它仅以旁分泌方式局部起作用,收缩临近的血管平滑肌并增加血压。
(十九)抑制素及酪蛋白碘化物,在性腺组织中发现的激素。
(二十)瘦素,是由脂肪组织产生的一种多肽荷尔蒙,据信能作用于大脑中调节体重和脂肪沉积的感应区域。此外还包括重组的甲二磺硫人类瘦素(美曲普汀)(INN),是重组的甲硫氨酰衍生物瘦素,与瘦素的活性相似,被认为是瘦素的类似物。
二、甾族激素及其衍生物及结构类似物
(一)皮质甾类激素,存在于肾上腺皮质区,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也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类脂醇,并根据其生理作用通常可分为两类:(1)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其调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2)盐皮质激素,它保持体内的钠及水,加速钾的排泄。盐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肾病及阿狄森氏病。皮质甾类激素包括如下一些激素、衍生物及结构类似物:
1.可的松(INN)。一种调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的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具有局部消炎作用。
2.氢化可的松(INN)。一种与可的松具有相似作用的糖(肾上腺)皮质激素。
3.强的松(INN)(脱氢可的松)。糖(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种可的松的衍生物。
4.脱氢皮质醇(INN)(脱氢氢化可的松)。糖(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种氢化可的松的衍生物。
5.醛甾酮(INN)。一种盐皮质激素。
6.氧可的松(INN)。
一些衍生物被改良,抑制其皮质激素作用以更利于其消炎功效,这也被认为是一种激素作用。主要包括可的松(INN)、氢化可的松(INN)、强的松(INN)、脱氢皮质醇(INN)的衍生物,它们作为消炎剂及抗风湿药剂使用。
(二)皮质甾类激素的卤化衍生物,属甾族化合物,通常甾烷环上6位或9位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或氟原子取代〔例如,地塞米松(INN)〕,从而大大增强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类皮质激素的消炎作用,这些衍生物是从类皮质激素衍生而来的,能常作进一步改性,在市场上以酯、丙酮化合物的形式销售〔例如,肤轻松(INN)〕。
(三)雌(甾)激素及孕激素。这是由雌性及雄性性器官分泌的两种主要性激素,它们也可由合成制得,这些激素也称为黄体助剂及助孕剂。
雌(甾)激素是雌性性激素,产生于卵巢、睾丸、肾上腺、胎盘及其他能产生甾类化合物的组织。它们的特性是具有能造成雌性哺乳动物产生动情的能力,雌(甾)激素主宰雌性性特征的发育,用于更年期的治疗及避孕药的制备。它们包括如下雌(甾)激素及其衍生物和其类似物:
1.雌(甾)酮(INN):一种人体中的主要雌(甾)激素。
2.雌(甾)二醇(INN):一种重要的天然雌(甾)激素。
3.雌(甾)三醇(INN):一种天然雌(甾)激素。
4.乙炔基雌(甾)二醇(INN):一种重要的合成雌(甾)激素,它口服有效,被用作级合口服避孕药的主要雌激素组分。
5.乙炔基雌(甾)二醇醚(INN):乙炔基雌(甾)二醇的醚类衍生物,用作口服避孕药。
孕激素是一类因具有促孕作用而得名的甾族化合物,它对怀孕的由始到末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雌性性激素能使子宫做好怀孕的准备,并维持子宫怀孕。因为它们抑制排卵,许多孕(甾)酮用作避孕药的成分。它们包括:
1.黄体酮(INN):人体中主要的黄体制剂,是雌(甾)激素、雄激素、皮质甾类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一种中间产物。由排卵后的黄体产生,存在于肾上腺、胎盘及睾丸中。
2.孕(甾)二醇(INN):天然产生的黄体制剂,生物活性远弱于黄体酮。
(四)其他甾类激素。
雄性激素是以上未述及的一类主要的性激素,主要由睾丸产生,卵巢、肾上腺及胎盘等也能产生,但比睾丸少。它主宰着男性性特征的发育,雄性激素影响新陈代谢,起着组成代谢的作用。睾(甾)酮(INN)是最重要的雄性激素之一。
本部分也包括合成的用于抑制或阻碍激素作用的甾类化合物,例如,抗雌激素、抗雄激素及抗孕激素。甾类的抗孕激素可作为孕激素的逆向药物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例如,奥拉泼力斯酮(onapristone)(INN)及艾格拉泼力斯酮(aglepristone)(INN)。
现将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上述甾族化合物列于下表。产品按其简称的英文字母次序排列,并说明其主要的激素作用。对于同时有几个名称的,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药品非专利商标名称表》(INN)或《国际药品非专利商标名称表修订本》(INNM)内所刊用的名称。表中化学名称则按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于1957年公布的《甾族化合物命名规则》的规定列出。
*
* *
主要用作激素的甾族化合物
简 称(化学名称) | 主要激素作用 |
肾上腺雄甾酮(Adrenosterone) | 雄性激素 |
(雄甾-4-烯-3,11,17-三酮) | |
醛甾酮(Aldosterone)(INN) | 皮质甾类 |
(11β,21-二羟基-3,20-二氧代孕甾-4-烯-18-醛) | |
烯丙基雌烯三醇(Allylestrenol)(INN) | 孕激素 |
(17α-烯丙雌甾-4-烯-17β-醇) | |
(无简称) | 雄性激素中间体 |
(5α-雄甾烷-3,17-二酮) | |
雄甾烷醇酮(Androstanolone)(INN) | 雄性激素 |
(17β-羟基-5α-雄甾烷-3-酮) | |
雄甾烯二醇(Androstenediols) | 合成代谢中间体 |
(雄甾-5-烯-3β,17β-二醇) | |
(雄甾-5-烯-3β,17α-二醇) | |
(无简称) | |
(雄甾-4-烯-3,17-二酮) | 雄性激素中间体 |
雄甾酮(Androsterone) | 雄性激素 |
(3α-羟基-5α-雄甾烷-17-酮) | |
β米松(Betamethasone)(INN) | 皮质甾类 |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17α,17-二甲睾酮(Bolaster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β-羟基-7α,17α-二甲基雄甾-4-烯-3-酮) | |
氯地孕酮(Chlormadinone)(INN) | 孕激素 |
(6-氯-17α-羟基孕甾-4,6-二烯-3,20-二酮) | |
氯泼尼松(氯代去氢可的松)(Chloroprednisone)(INN) | 皮质甾类 |
(6α-氯-17α,21-二羟孕甾-1,4-二烯-3,11,20-三酮) | |
氯氟吐龙(Clocortolone)(INN) | 皮质甾类 |
(9α-氯-6α-氟-11β,21-二羟基-1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氯睾酮(Clostebol)(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4-氯-17β-羟基雄甾-4-烯-3-酮) | |
皮质甾酮(Corticosterone) | 皮质甾类 |
(11β,21-二羟基孕-4-烯-3,20-二酮) | |
皮质(甾)醇(Cortisol)——参见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 |
可的松(Cortisone)(INN) | 皮质甾类 |
(17α,21-二羟孕-4-烯-3,11,20-三酮) | |
11-脱氢皮质甾酮(11-Dehydrocorticosterone) | 皮质甾类 |
(21-羟孕-4-烯-3,11,20-三酮) | |
脱氧皮质(甾)酮(Desoxycortone)(INN) | 皮质甾类 |
(21-羟孕-4-烯-3,20-二酮) | |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INN) | 皮质甾类 |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α-甲孕-1,4-二烯-3,20-二酮) | |
二氢雄甾酮(Dihydroandrosterone) | 雄性激素中间体 |
(5α-雄甾烷-3α,17β-二醇) | |
6-去氢逆孕酮(Dydrogesterone)(INN) | 孕激素 |
(9β,10α-孕-4,6-二烯-3,20-二酮) | |
马萘雌酮(Equilenin) | 雌激素 |
〔3-羟基雌-1,3,5(10),6,8-五烯-17-酮〕 | |
马烯雌酮(Equilin) | 雌激素 |
〔3-羟基雌-1,3,5(10),7-四烯-17-酮〕 | |
雌二醇(Estradiol)(INN) | 雌激素 |
〔雌-1,3,5(10)-三烯-3,17β-二醇〕 | |
雌三醇(Estriol)(INNM) | 雌激素 |
〔雌-1,3,5(10)-三烯-3,16α,17β-三醇〕 | |
雌酮(Estrone)(INN) | 雌激素 |
〔3-羟基雌-1,3,5(10)-三烯-17-酮〕 | |
乙炔基雌二醇(Ethinylestradiol)(INN) | 雌激素 |
(17α-乙炔雌-1,3,5(10)-三烯-3,17β-二醇〕 | |
乙炔睾酮(Ethisterone)(INN) | 孕激素 |
(17α-乙炔基-17β-羟雄甾-4-烯-3-酮) | |
乙基雌烯三醇(Ethylestrenol)(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α-乙基雌-4-烯-17β-醇) | |
炔诺醇(Etynodiol)(INN) | 孕激素 |
(17α-乙炔基雌甾-4-烯-3β,17β-二醇) | |
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INN) | 皮质甾类 |
(9α-氟-11β,17α,21-三羟孕甾-4-烯-3,20-二酮) | |
二氟美松(Flumetasone)(INN) | 皮质甾类 |
(6α,9α-二氟-11β,17α,21-三羟-1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肤轻松(Fluocinolone)(INNM) | 皮质甾类 |
(6α,9α-二氟-11β,16α,17α,21-四羟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氟考龙(Fluocortolone)(INN) | 皮质甾类 |
(6α-氟-11β,21-二羟基-1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氟甲松龙(Fluorometholone)(INN) | 皮质甾类 |
(9α-氟-11β,17α-二羟基-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9α-氟脱氢皮质甾醇(9α-Fluoroprednisolone) | 皮质甾类 |
(9α-氟-11β,17α,21-三羟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氟羟甲基睾丸素(Fluoxymesterone)(INN) | 雄性激素 |
(9α-氟-11β,17β-二羟-17α-雄甾-4-烯-3-酮) | |
乙酸氟甲叉龙(Fluprednidene)(INN) | 皮质甾类 |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亚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氟强的松龙(Fluprednisolone)(INN) | 皮质甾类 |
(6α-氟-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丙酮缩氟氢羟龙(Flurandrenolone) | 皮质甾类 |
(6α-氟-11β,16α,17α,21-四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 | |
氟甲酰龙(Formocortal)(INN) | 皮质甾类 |
〔3-(2-氯乙氧基)-9α-氟-6-甲酰基-11β,21-二羟基-16α,17α-异亚丙基二氧孕甾-3,5-二烯-20-酮-21-乙酸酯〕 | |
己酸孕诺酮(Gestonorone)(INNM) | 孕激素 |
(17β-乙基-17α-羟雌-4-烯-3,20-二酮) | |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INN) | 皮质甾类 |
(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 | |
羟孕酮(Hydroxyprogesterone)(INN) | 孕激素 |
(17α-羟孕甾-4-烯-3,20-二酮) | |
炔雌烯醇(Lynestrenol)(INN) | 孕激素 |
(17α-乙炔基雌甾-4-烯-17β-醇) | |
6α-甲-17-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INN) | 孕激素 |
(17α-羟基-6α-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 | |
甲地孕酮(Megestrol)(INN) | 孕激素 |
(17α-羟基-6-甲基孕甾-4,6-二烯-3,20-二酮) | |
17-甲氢睾酮(Mestanol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β-羟基-17α-甲基-5α-雄甾-3-酮) | |
1-甲氢睾酮(Mesterolone)(INN) | 雄性激素 |
(17β-羟基-1α-甲基-5α-雄甾-3-酮) | |
炔雌醇甲醚(Mestranol)(INN) | 雌激素 |
〔17α-乙炔基-3-甲氧基雌甾-1,3,5(10)-三烯-17β-醇〕 | |
去氢甲睾酮(Metandien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1,4-二烯-3-酮) | |
甲基异睾酮(Metenol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β-羟基-1-甲基-5α-雄甾-1-烯-3-酮) | |
甲雄烯二醇(Methandriol)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α-甲基雄甾-5-烯-3β,17β-二醇) | |
2-甲基氢化可的松(2-Methylhydrocortisone) | 皮质甾类 |
(11β,17α,21-三羟基-2β-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 | |
6α-甲基氢化可的松(6α-Methylhydrocortisone) | 皮质甾类 |
(11β,17α,21-三羟基-6α-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 | |
甲诺酮(Methylnortestosterone) | 孕激素 |
(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 | |
17α-甲基雌二醇(17α-Methyloestradiol) | 雌激素 |
〔17α-甲基雌甾-1,3,5(10)-三烯-3,17β-二醇〕 | |
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INN) | 皮质甾类 |
(11β,17α,21-三羟基-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甲基睾甾酮(Methyltestosterone)(INN) | 雄性激素 |
(17β-羟基-17α-甲基雄甾-4-烯-3-酮) | |
19-去甲睾酮(Nandrol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β-羟基雌甾-4-烯-3-酮) | |
诺生卓隆(Norethandrol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α-乙基-17β-羟基雌甾-4-烯-3-酮) | |
诺塞甾酮(Norethisterone)(INN) | 孕激素 |
(17α-乙炔基-17β-羟基雌甾-4-烯-3-酮) | |
异炔诺酮(Noretynodrel)(INN) | 孕激素 |
(17α-乙炔基-17β-羟基雌甾-5(10)-烯-3-酮) | |
18-甲炔诺酮(Norgestrel)(INN) | 孕激素 |
(13β-乙基-17α-乙炔基-17β-羟基甾-4-烯-3-酮) | |
甲诺酮(Normethandrone)——参见甲基降睾酮(Methyl- | |
nortestosterone) | |
降睾酮(Nortestosterone)——参见19-去甲睾酮(Nandrolone) | |
羟诺酮(Oxabolone)(INNM) | 合成代谢激素 |
(4,17β-二羟基雌甾-4-烯-3-酮) | |
羟甲睾酮(Oxymester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4,17β-二羟基-17α-甲基雄甾-4-烯-3-酮) | |
羟次甲氢龙(Oxymethol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7β-羟基-2-羟亚甲基-17α-甲基-5α-雄甾三酮) | |
对氟米松(Paramethasone)(INN) | 皮质甾类 |
(6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去氢表雄酮(Prasterone)(INN) | 雄性激素 |
(3β-羟基雄甾-5-烯-17-酮) | |
氢化泼尼松(脱氢皮质甾醇)(Prednisolone)(INN) | 皮质甾类 |
(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泼尼松(脱氢可的松)(Prednisone)(INN) | 皮质甾类 |
(17α,21-二羟孕甾-1,4-二烯-3,11,20-三酮) | |
甲烯强的松龙(Prednylidene)(INN) | 皮质甾类 |
(11β,17α,21-三羟基-16-亚甲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
孕甾烯醇酮(Pregnenolone)(INN) | 皮质甾类 |
(3β-羟基孕甾-5-烯-20-酮) | |
黄体酮(孕甾酮)(Progesterone)(INN) | 孕激素 |
(孕甾-4-烯-3,20-二酮) | |
二氢睾酮(Stanolone)——参见雄甾烷醇酮(Androstanolone) | |
睾甾酮(Testosterone)(INN) | 雄性激素 |
(17β-羟基雄甾-4-烯-3-酮) | |
硫甲睾酮(Tiomesterone)(INN) | 合成代谢激素 |
〔1α,7α-二(乙酰硫基)-17β-羟基-17α-甲基雄甾-4-烯-3-酮〕 | |
氟羟脱氢皮质醇(Triamcinoline)(INN) | 皮质甾类 |
(9α-氟-11β,16α,17α,21-四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 |
三、前列腺素、血栓烷和白细胞三烯以及它们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这些均为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
(一)前列腺素
花生四烯酸最重要的衍生物为前列腺素,它是像激素般微量即可起效的内源性物质,含有前列腺酸的基本结构。前列腺能影响血液循环的调节、肾脏的功能及内分泌系统(例如,通过减少黄体孕酮的生成),也能促进平滑肌收缩或血管的舒张,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调节胃腺的分泌。这些物质包括下述前列腺素、衍生物及类似物:
1.前列地平(前列腺素E1)(INN):一种从生物提取物中结晶产生的原前列腺素,作为血管舒张药使用,也有促进肾上腺皮质红细胞生成素释放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2.阿法前列醇(INN):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用于治疗雌性马科动物的不育症。
3.替舒前列素(INN):一种前列腺素类似物,通过将前列腺素分子中一个氧原子及一个碳原子用一个氮原子及一个硫原子取代并闭环而得。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
本组物质也包括其他合成产品,例如,前列他林(前列烯)(INN)、地诺前列素(INN)等,它们都保留了天然产品的基本结构并具有相同的生理活性。
(二)血栓烷及白细胞三烯
血栓烷及白细胞三烯与前列腺素一样,也是在细胞中由花生四烯酸合成;虽然它们的功能与前列腺素类似,其结构也极相似,但却不含有前列腺酸的基本结构。血栓烷由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能导致血小板聚集及动脉血管的收缩,而且也是多元不饱脂肪酸功能的重要调节剂。白细胞三烯由于其起源于白细胞及其共轭三烯结构而得名,是有效的支气管收缩药及对过敏反应很起作用。
1.血栓烷B2:一种血管收缩药、支气管收缩药及血小板凝聚诱导剂。
2.白细胞三烯C4:对肺部气体通过的有效作用比组胺或前列腺素高100~1000倍。
四、其他激素
本组包括结构不同于上述激素的其他激素。例如,褪黑激素,存在于松果腺中,可视为吲哚的一种衍生物。归入本品目的其他激素有:
(一)儿茶酚胺激素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这类激素包括存在于肾上腺髓质区的激素。
1.肾上腺素(INN){(-)-3,4-二羟基-α-〔(甲氨基)甲基〕苯乙醇}及消旋肾上腺素(INN){(±)-3,4-二羟基-α-〔(甲氨基)甲基〕苯乙醇},这两种激素结构与化学式1-(3,4-二羟苯基)-2-甲氨基乙醇相当。肾上腺素是一种浅棕色或近白色的结晶粉末,易受光影响;微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可从马的肾上腺中提取,但大部分通过合成制得。它是一种高血压激素,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增多血液中的血球数及糖分含量;也有较强的血管收缩作用。
2.去甲肾上腺素(INN)(左旋去甲肾上腺素)(-)-降肾上腺素,(-)-2-氨基-1-(3,4-二羟苯基)乙醇〕。为白色晶体,溶于水。其生理活性介于肾上腺素与麻黄素之间。
(二)氨基酸衍生物
1.左旋甲状腺素(INNM)及DL-甲状腺素{3-〔4-(4-羟基-3,5-二碘化苯氧基)-3,5-二碘代苯基〕-丙胺酸或3,5,3′,5′-四碘代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是从甲状腺体中提取或通过合成制得。它是一种芳香族氨基酸;为白色或浅黄色晶体,不溶于水或任何普通溶剂。它能加速基本代谢率及氧的消耗,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蛋白质及脂肪的作用,补充生物体碘的不足;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及矮呆病。L-异构体是其活性形式。其钠盐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具有类似活性。
2.左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钠(INN)及DL-3,5,3′-三碘代甲状腺原氨酸(INN){3-〔4-(4-羟基-3-碘苯氧基)-3,5-二碘苯基〕-丙胺酸}。三碘代甲状腺原氨酸也从甲状腺体中提取;其生理活性大于甲状腺素。
不归入本品目的产品
本品目不包括:
(一)没有激素作用但具有类似激素结构的产品:
1.雄甾-5-烯-3α,17α-二醇、雄甾-5-烯-3α,17β-二醇(品目29.06)及其二乙酸酯(品目29.15)。
2.肾上腺酮(INN)(3′,4′-二羟基-2-甲氨基苯乙酮)(品目29.22)。
3.以下产品归入品目29.22:
(1)2-氨基-1-(3,4-二羟苯基)丁-1-醇;
(2)异肾上腺素(INN)〔2-氨基-1-(3,4-二羟苯基)丙-1-醇,3,4-二羟基去甲麻黄碱,高去甲肾上腺素〕;
(3)去氧肾上腺素〔1-(3,4-二羟苯基)-2-甲氨基乙烷,伊平宁〕;
(4)3′,4′-二羟基-2-乙氨基苯乙酮(4-乙氨基乙酰基儿茶酚);
(5)1-(3,4-二羟苯基)-2-甲氨基丙-1-醇(3,4-二羟基麻黄碱);
(6)(±)-N-甲基肾上腺素〔(±)-1-(3,4-二羟苯基)-2-二甲氨基乙醇,消旋N-甲肾上腺素,(±)-N-甲基肾上腺素〕。
(二)有激素作用但不具有类似激素结构的产品:
1.双烯雌酚(INN)〔3,4-双(对-羟苯基)己-2,4-二烯〕(品目29.07)。
2.己雌酚(INN)〔3,4-双(对-羟苯基)己烷〕(品目29.07)。
3.二乙基己烯雌酚(INN)〔反式-3,4-(4-羟苯基)己-3-烯〕(品目29.07),二乙基己烯雌酚二甲醚(品目29.09),二乙基己烯雌酚二丙酯(品目29.15)及二乙基己烯雌酚糖酸酯(品目29.32)。
4.氯米芬(抗雌激素)(品目29.22)。
5.他莫昔芬(抗雌激素)(品目29.22)。
6.氟他胺(抗雄激素)(品目29.24)。
7.内皮素阻抗剂,例如,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阻抗剂(达卢生坦) (INN)(品目29.33)、内皮素-A受体抑制剂(阿曲生坦) (INN)(品目29.34)和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西他生坦) (INN)(品目29.35)。
(三)有激素作用的天然物质,但不是由人或动物分泌的:
1.玉米烯酮,一种组成代谢剂(品目29.32)。
2.阿司利辛,一种促胰酶素(cholecistoquinine)的阻抗剂(品目29.33)。
(四)下列产物有时被认为是激素,但并没有真正的激素活性:
1.胱氨酸、半胱氨酸及其盐酸盐(品目29.30)。
2.蛋氨酸及其钙盐(品目29.30)。
3.神经传递素和神经调节素,例如,异孕烷醇酮(INN)(品目29.14)、多巴胺(品目29.22)、乙酰胆碱(品目29.23)、血清素〔5-羟色胺或5-羟基-3-(ß-氨乙基)吲哚〕(品目29.33)、组织胺(品目29.33)及其相关产品(例如,受体促进剂和阻抗剂)。
4.白血病抑制因子(人体)生长因子安非勒明(emfilermin) (INN)(品目29.33)和纤维原细胞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瑞比弗明(repifermin)(INN)(品目29.33)。
5.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抗剂,例如,拉尼西明(lanicemine)(INN)(品目29.33) 和 奈波替奈(nebostinel)(INN)(品目29.24)。
6.肝素(品目30.01)。
7.改性的免疫产品(品目30.02)。
(五)天然或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植物激素),它们的归类如下:
1.未经混合也未制成零售包装的,按其化学成分归类,例如:
(1)α-萘乙酸及其钠盐(品目29.16)。
(2)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2,4,5-涕(ISO)(2,4,5-三氯苯氧基乙酸)及4-氯-2-甲基苯氧基乙酸(MCPA)(品目29.18)。
(3)β-吲哚乙酸及其钠盐(品目29.33)。
2.制成零售形状或包装或配成制剂或制品的,归入品目38.08。
(六)血栓烷和白细胞三烯化合物阻抗剂,应按照其结构进行归类(例如,塞曲司特(seratrodast) (INN)(品目29.18)和白三烯受体阻抗剂(montelukast) (INN) (品目29.33)))。
(七)肿瘤坏死因子阻抗剂,例如,阿奎司特(ataquimast) (INN) (品目29.33)。
(八)品目30.02的免疫产品。
(九)归入品目30.03或30.04的药品,尤其是“阻滞胰岛素”(锌胰岛素、钾锌胰岛素、珠蛋白胰岛素、锌珠蛋白胰岛素、组蛋白胰岛素)。
○
○ ○
子目注释:
子目2937.11至2937.19
这些子目包括含两个及两个以上氨基酸的肽类激素。